骑行知识
基础装备
- 头盔、手套(减少手部振动)、骑行裤、绑腿
- 码表:下山时控制车速
- 前后车灯、电筒
- 防雨罩;头巾(防紫外线)
- 护膝
骑行技巧
- 视频: 山地车中文教程-山地车、攀爬车入门(定车,摇,跳,后轮定):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NjIxNjk5NzMy.html
- 如何让骑行变的更简单
- 骑行爬坡技巧
- High Speed Shimmy 高速下的虚迷效应
骑乘姿势及齿比
- 齿比/踏频/时速
- 【户外安全指南】磨房骑行手册 :http://www.doyouhike.net/forum/cycling/926783,0,0,0.html
- 骑乘姿势
- 车架尺寸计算
- 户外常识:你的膝盖是否还健康?
- 如何防止骑行裤引起的腿部擦伤和皮疹
膝盖疼
- 关于膝盖外侧疼痛(髂胫束综合症)的康复力量训练
- http://www.rice.edu/~jenky/stretch.html
- 骑行过程中膝盖外侧疼痛的看过来
- 膝盖外侧疼痛恢复训练
- 登山膝盖损伤与治疗资料
- 骑行后膝盖疼痛是咋回事: http://bbs.biketo.com/thread-305061-1-1.html
- 常见的髋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哪些呢:http://www.haodf.com/zhuanjiaguandian/chenbinhaodaifu_1186821513.htm
原因分析
-
关于骑车时膝盖疼的原因分析
-
自行车运动的确可以引起非常严重的膝盖损伤.简单来说,可分以下几种:
- 座垫过高可引起膝盖外侧痛。
- 座垫过低可引起膝盖内侧痛。
- 重档踩蹋可引起膝盖骨后的痛疼,压痛点在膝盖骨上。
- 骑行时尽量用小齿轮比,提高踩踏频率,不要齿轮比太重了,必需采用轻快的踩蹬。开始用轻齿骑10公里发力要均匀,不能过猛多休息.我们不鼓励骑上坡路段,如果遇上坡,能骑就骑,不要勉强,推车不是一件掉链子的事,请放心,走在前面的战友会等你的,不会落下你。
- 主要的原因是骑行姿势不正确,避免外8字或内8字的骑行。
- 如果车坐拨得太高,蹬车时腿伸得太直据说也会造成膝盖受伤。
-
自行车运动的确可以引起非常严重的膝盖损伤.简单来说,可分以下几种:
-
膝盖区域大腿内侧疼痛,非持续性,往往在睡觉或者上班等长时间不动的情况下改变姿势时发现,表现为轻微刺痛。
这种情况并非膝盖损伤,而是大腿内侧韧带拉伤。产生的原因多数是由于骑行姿势本身不正确所致,最常见的就是骑车外八字腿。 这种情况多数并不严重,也不影响实际骑行。需要减少运动强度,并且用锁鞋或至少KMS矫正脚踏来进行骑行姿势的矫正,避免发力时给大腿内侧过多压力。
-
膝盖区域靠上接缝处疼痛,非持续性,跟1情况类似,表现为胀痛或刺痛。
这种情况是由于大力踩车或者摇车导致肌肉和肌腱劳损,常见于上山持续摇车之后。 并不需要过多在意,注意休息和减轻发力即可。
-
膝盖内侧软骨组织损伤,运动时膝盖内有异物感,按压膝盖骨有胀痛,前后左右摇动膝盖骨会疼痛加剧。
此类才是真正的膝盖受损,必须进行物理辅助治疗,并且一段时间内不得进行大幅度活动。 徒步登山比较容易产生此类问题,骑车似乎还好。
保护半月板
- 如何在骑行中保护半月板,防止膝盖疼痛
骑行中如何保护膝盖/膝关节半月板?从而延长运动生涯,很多车友骑车一段时间后,会抱怨大强度骑行后膝盖疼痛,其实这是由于不当的骑行方式造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。
膝关节半月板为纤维软骨组织,呈周缘厚,内缘薄的楔形,从平面上看为半月形,称为半月板;其充填于股骨髁与胫骨髁之间,有增强膝关节稳定的作用。半月板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膝关节内最易损伤的组织之一。
几种较容易造成受伤的情况:
- 骑行时用力的方向与脚和脚踏不一致。好多人骑车时往往是双膝向内或向外,这样脚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一致,长期容易造成劳损,而且大腿与小腿的夹角越小越易出问题,这种状态下突然提速也比较容易造成创伤。因为车队中多数人没有上锁踏,因此姿势无法强制纠正,只能大家有意识地修正。
- 突然发力提速时大腿肌肉力量没有跟上。在肌肉高度疲劳的时候(无抽筋的状态下)发力,若大腿的肌肉力量无法提上来,整个人的身体重量加上原有的压力会全数压倒膝盖上,我曾经试了一次,膝盖很快肿起来,练屈膝都不可以,不过在涂药及做少量的不行后慢慢消肿。听说长期有这样的情况会引起积水现象。
- 长期低频率骑行。很多人会认为低频骑行可以使力量更好,不过这样双膝受伤的机会回比高频要大得多。
- 过量的爬坡练习和冲刺练习。
- 坐垫高度过高或过低。
- 过度的负重深蹲练习。力量练习的时候要循序渐进,一下要过大的重量会使膝盖受伤。
- 膝盖的伤患没有及时治疗。
- 不正确的热身运动。长期做一些与膝盖有关系的热身运动,如屈膝回转。这个动作会磨损半月板,不提倡做。
技巧
- 调整坐垫的高度,标准高度是你人坐在坐垫上,脚跟踩着踏板,腿能完全伸直。骑车的时候用前脚掌踩踏,这样比较省力。
- 采用合理的踏频以及合适的齿轮比,最优的踏频是在90-100之间,简单的讲,当变速比是2*6时,时速必须保持在22.5-25.3之间,而2*7时,时速必须保持在25.9-28.8之间。这个需要经常的训练!另外,刚开始骑车的人往往喜欢大轮带小飞,强烈建议不要这样做!
- 骑车的时候注意保养自己的膝盖,不要着凉!
- 热身:刚开始骑行,应有个“热身”过程,比如您这次出行是100多公里,那么在前10~20公里的距离内,或1~2个小时的时间内,选择比较轻松的齿比,玩踏频吧,等您彻底活动开了,再根据个人体质和路况,选择大齿比。
- 膝盖保暖:膝盖的保暖是很重要的,在比较寒冷的季节里骑车长途,最好随身携带些可以发热的贴膏(如一些有远红外效果的贴膏,在药房都能买到),还有一种叫暖宝的东西,撕开包装见空气后,里面的东西会自己发热几个小时。这类东西在您膝盖已经受伤的情况下,特别有效果。
- 运动护膝:去购买专业的运动护膝,1级、2级、3级防护的都行,效果非常好,可以非常有效缓解受伤的膝盖,让您在比较无助的情况下继续前行,这个东西好处多多,只是价格贵了些。
- 上锁鞋,这个也是好处多多,上过的都知道。
- 心态:骑车时的心态很重要,不要和人斗气,拼速度,这个没有任何意义。保持自己感觉舒适的踏频和速度,如果感到蹬踏吃力,马上换档。
- 如果在没有任何措施的情况下,伤到了膝盖,也别着急,可以改变蹬踏的位置,试着用脚后跟来直接蹬脚踏,这时候对膝盖的冲击也会大大降低,慢慢骑,到达离自己最近的处置地点。
户外穿衣的方法
http://www.77bike.com/bbs/read.php?tid=81529
一般来说,秋冬春三季,户外穿衣分三层:
- 排汗层,这一层无非就是功能型内衣了,由薄到厚,按需穿着即可。
- 保温层,主要有抓绒、棉衣、羽绒三种。软壳也可以算中层,同时又具有很高的外壳属性。
- 功能层,就是我们说的外壳了,有硬壳冲锋衣、皮肤风衣、雨衣等。对我们车友来讲,还有骑行防风夹克一类的。
具体穿法,内层没什么好说的,主要是中层和外壳的搭配,讲讲比较常见的几种:
- 硬壳+抓绒。
这是最常见的一种,其特点是硬壳性能全面,防风,防雨,重量适中,穿脱方便(包括脱下之后携带方便),且穿脱调节温度的幅度很合适。
但缺点也很明显,硬壳穿上的时候闷热,敞开的时候前胸后背的温差并不舒适,脱下的时候抓绒不防风。
适合大多数户外运动,以及尤其适合日常、户外休闲、旅游、背包游。
- 皮肤风衣+抓绒。
一些老鸟推荐穿法,其特点是改善了硬壳透气性的缺点,而且更轻更薄,穿脱更方便。
但相比硬壳,在防水性能、温度调节性上有所减弱,强度也很一般。而且靠谱的皮肤价格挺贵的,比硬壳还贵。这是一种纯户外运动的穿法。
- 软壳及其搭配。
软壳性能和皮肤+抓绒的组合相似(保暖还是要差点),但防水性大大不如,软壳只有泼水性,也就防个小雨,且疏水膜的寿命很差,需要经常修复。
还有个问题就是软壳本身厚重,很难像其它外壳那样随时穿脱,而且穿脱的温差过大。
由于软壳不防水,所以为了抵御中大雨,还得搭配一件外壳在背包里(通常雨衣即可),以防不时之需。
软壳加上外壳的时候,是极闷极热的,只能是一种应急的穿法。
软壳的优点也是很明显的,柔软舒适,既透气又防风,还很皮实。
软壳适合干旱地区的户外运动,或者时间不长,距离不远,有天气预报支持的户外运动,以及适合日常、户外休闲和骑行。